2022年浙江工商大学面向海内外诚聘“数字+”学科专业人才

时间: 2022-09-29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

数字时代的到来,既改造了经济活动、社会交往、科研探索等实践内容,也可能引致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这是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郁建兴常说的一句话。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数字时代,大学的学科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建设?浙江工商大学用最新的举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6月28日,浙江工商大学发布“数字+”学科建设行动计划,通过构建“1510”体系,让这所百年高校实现“数字+”学科生态体系可持续的长效发展。

推动数字技术对学科要素的全方位赋能与重塑,实现数字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浙江工商大学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系统性、全面性开展“数字+”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

事实上,浙江工商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校之初即为浙江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获B+,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学科进入B类,评估结果位列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列。

农业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居前4‰。9月13日,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出炉,据统计,近五年浙江工商大学共有159个项目成功立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总数第24位。

目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拥有3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一级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

“数字化已经开始深刻改变教师的教、改变学生的学、改变学校的管,正在不断塑造高等教育的新形态,推进学科建设与数字化的有机融合。”郁建兴说,要通过数字方法论形成数字学科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学科语言,立足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解决未来数字中国进程中的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转型面临的新问题,全面打造符合“未来大学”要求的学科发展新形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表示,数字化未来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可能性不可估量,未来在具有科技创新热情的“年青一代”手上,而高校是数字化改革的短板,浙江工商大学正致力于补上这块短板。

为此,浙江工商大学设立了“数字+”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并实施五大专项行动计划,将数字+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师资队伍、教研平台等各个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围绕学校不同学科建设目标,力争形成若干支真正“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推动学校加速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以数字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数字+”学科的新蓝图已经擘画,浙江工商大学敞开胸怀,诚邀海内外“数字+”学科专业人才以及兼具技术、高校管理才能的“数字专员”加盟!

一、招聘基本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身体健康,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备胜任所聘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能正常履行岗位职责。

二、人才招聘计划

具体招聘岗位、人数和资格条件见附件1。

三、应聘方式及待遇

应聘者可直接向招聘计划表中相关岗位联系人联系应聘事宜,简历可直接投递相关岗位联系人邮箱。应聘时一般应提供的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历和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近5年代表性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获奖及文献收录和引用证明等。

引进待遇按照学校最新人才引进和相关政策(西湖学者)等执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待遇。

四、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浙江工商大学

邮编:310018

联系人:胡老师、陈老师

联系电话:0571-28877288/28875308

邮箱:rsc@zjgs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硕博英才网)

网址:http://hr.zjgsu.edu.cn

附件1:浙江工商大学数字+学科人才招聘计划表

浙江工商大学

2022年9月17日

原文出处:

http://hr.zjgsu.edu.cn/View-1381.html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获取各类引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