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山西银行学校”,2003年成立“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管理。学院是一所以金融为主的财经类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是金融类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独立设置的四所金融类高等职业学院之一,华北地区唯一一所金融高职院校。
学院设置专业22个,其中金融管理和会计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紧缺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投资与理财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4个专业为“山西省高职院校品牌专业”。
一、引进原则
1.党管人才、政治把关;
2.瞄准需求、精准引进;
3.德才兼备、服务大局;
4.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5.严格考核、合同管理;
6.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二、引进方式
(一)全职引进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或流动的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入校后列入事业编制。
(二)兼职聘用
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对服务期限、工作标准、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引进对象进行约定,签订劳动合同,不列入事业编制,按照合同制方式管理。
三、引进对象
(一)学科或专业带头人
(二)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三)企业或行业的高级技术和技能人才
(四)正高
(五)博士研究生
四、引进条件
(一)身体健康,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奉献合作精神。
(二)符合学院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能力、指导师生实践教学技能和创新发展能力。
(三)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包括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山西省“三晋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其他省份学者计划入选者等相当条件以上人才。
(四)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年龄不超过45周岁,包括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或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 2)或二等奖(排名前 1)获得者等相当条件以上人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主持省级重点或国家级科研项目等相当条件以上人才。
(五)企业或行业的高级技术和技能人才
1、企业或行业的高技术人才,年龄不超过45周岁,第一学历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企业或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年龄不超过45周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具有高级技师(一级)职业资格。
3、获得 “山西省技术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持有经国家注册的执业资格证书、“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能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或团队、国有企业(集团)“首席技师”或 “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者,优先考虑。
(六)正高,年龄不超过50周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
(七)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不超过40周岁,优秀者可放宽到45周岁,有相关工作经历,符合办理调动手续。
五、引进待遇
按照《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享受相应待遇。
六、引进程序
(一)信息发布
公开发布引进公告。
(二)报名时间
我校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请随时投递简历。
(三)报名方式
报名邮箱:rsc@sxjrzyxy.com(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
递交材料:《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应聘申请表》(见附件1)、本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学位证(留学人员须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学术成果及荣誉材料(均提交电子版)。
(四)资格审查
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对应聘人员的申请资格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五)综合面试
学院对资格审核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综合面试,重点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
(六)确定聘用
结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和人才队伍状况,确定是否引进。
(七)体检、考察、公示
对审批同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体检和考察。体检由学校确定医院,体检标准按照《山西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标准及办法(修订)》执行;考察按照上级部门相关规定执行。考察、体检合格人员在学校网站公示七个工作日。
(八)办理聘用手续
对公示无异议的人员,经学院党委会议研究通过,由人事处负责办理有关聘用手续。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老师
咨询电话:0351-3059220
邮 箱:rsc@sxjrzyxy.com
通讯地址:太原市尖草坪区迎新街南巷10号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人事处6214室
原文出处:
https://www.sxjrzyxy.com/Article/31662/869.html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