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公告(五)

时间: 2021-11-16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

一、学校简介

(一)学校区位有优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深圳是广东省下辖的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深圳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片区,紧邻深圳大学城、西丽总部基地、鹏城实验室和西丽高铁枢纽。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是深圳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最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深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

(二)学校平台有基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创建,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来,深职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学校依托珠三角产业发展,秉承深圳特区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各项事业取得骄人成绩,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深汕合作区等六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509.48亩,生均占地面积125.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1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2.97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8万元;生均图书174.48册;现有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101个,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8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923人,现有专业83个,所有专业对接深圳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建立14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含3个以上专业,建立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群)结构合理。拥有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5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3门;获批省部、市区级科研平台56个,获省、市级奖励61项,近五年科研到账经费7.17亿元,年均1.25亿元。

学校办学成绩显著。2001年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优秀评估,2009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级示范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中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深圳市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三)学校人才发展有支撑

专任教师146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9.76%,其中正高级教师172人;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占比27.41%。学校通过重点人才培优,创新团队引育,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双师型”教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与发展,引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44人次,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1名、珠江学者6名、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技术能手5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1个、长江学者和杰青团队3个。学校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引进美国霍夫曼诺奖团队等一批重量级团队,成立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等高端平台,为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学校待遇有竞争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待遇体系,预聘-长聘制博士起薪可达38万,且有完备的逐年递增体系;一事一议全职特聘人员平均年薪55万;编制内职员待遇按照深圳市标准发放。学校还制定了科研启动项目管理办法,新入职高层次人才可申请科研启动费开展科研工作。符合深圳市人才标准的,学校将协助申请深圳市配套补贴和其他相关福利待遇。

步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阔步前行,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将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优越的学术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招聘计划

(一)选聘岗位

1.招聘65人。

2.专业、岗位聘任条件

(1)岗位条件详见岗位表(附件1)

(2)原则上按预聘-长聘制管理,硕士及以下原则上按聘任制管理。

3.待遇福利

预聘-长聘制年薪:博士学历起薪可达38万元。副高职称以上起薪可达44万元。博士来校两年内还可申请10万元以上科研启动费。学校具有完备的薪酬年度晋升机制。

(二)公开招考岗位

1.招聘8人。

2.专业、岗位聘任条件

(1)专业、岗位聘任条件详见岗位表(附件2、3)。

(2)原则上按聘任制管理。

3.待遇福利

聘任制年薪:硕士学历起薪每年可达23万元,具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起薪每年可达26万元。学校具有完备的薪酬年度晋升机制。

三、招聘方式

1.报名

(1)报名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符合岗位条件的社会人员或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

(2)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应聘者注册并登陆https://sign.2eju.com/进行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并将以下材料扫描成一个PDF并上传系统:

个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或者学历验证报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执(职)业资格证(有则须上传)以及岗位条件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报名系统技术支持咨询电话:0755-82472663, 0755-25826015。

(3)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自2021年11月12日至2021年11月30日中午12:00。

(4)注意事项

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报名者的所学专业须与岗位要求的专业相符。专业是否相符可参考《广东省202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附件4);境外取得学历学位人员所学专业可参考该目录,报名时须上传成绩单(翻译版)以确定专业符合岗位要求。

岗位有工作经历要求的,须提供原工作单位合同或开具的工作经历证明;岗位要求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必须提供所在党组织开具的党员证明材料。

留学归国人员报名时需上传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毕业的上传就读院校开具的在读及毕业时间的证明。所有留学归国人员通过考试、体检和考察后,必须凭《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办理聘用手续。

业绩、科研成果、获奖、任职经历等须上传佐证材料。

所有人员均须上传计划生育承诺书(附件5)、诚信承诺书(附件6)。

2.资格审查

资格初审由组织人事处工作人员负责审查,工作人员将严格审查应聘人员上传的材料是否符合岗位所列要求。岗位报名人数过多,招聘部门可以择优通知考核。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将按照岗位类别分别进行,具体如下:

(1)博士:部门面试+学校面试。

(2)硕士:笔试+面试。其中,艺术类硕士岗位先面试后笔试。

普通类硕士成绩计算方法:笔试30%+面试70%。艺术类硕士成绩计算方法:面试成绩(80%)+笔试成绩(20%)。

同一岗位成绩相同的,笔试成绩高的确定为拟录用人员;面试和笔试成绩完全相同的,由我校根据考察情况决定拟录用人员。具体考核时间、成绩公布等信息另行通知。

4.体检及考察

学校对拟聘人员名单审议通过后将组织体检和审档考察。

5.公示

通过体检和考察的人员名单将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s://www.szpt.edu.cn/)上公示7个工作日。

6.录取

拟录用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录取的,将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理入职手续。

7.其他事项

(1)招聘相关年龄、资格、工作经历等时间的计算,均截至2021年11月12日。岗位要求取得相关证书的,必须在2021年11月12日之前通过考试、认定或评审,且必须在报名时上传岗位要求的证书(只是通过考试、认定或评审但至报名截止时尚未取得证书的,视为不符合要求),且所取得的证书类别必须与岗位要求相一致。

(2)本次招聘的教师原则上应在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到岗,不能按时到岗的须经学校人事部门批准,否则取消录用资格。原则上,2022届应届毕业生应在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来校签署就业协议。

8. 组织人事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86-0755-26019490(来电时请说明是在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看到的招聘信息)

本公告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负责解释。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2021年11月12日

附件【附件1.2021年第五次招聘选聘岗位.xlsx

附件【附件2.2021年第五次招聘普通类硕士岗位.xlsx

附件【附件3.2021年第五次招聘艺术类硕士岗位.xlsx

附件【附件4:广东省202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xls

附件【附件5:计划生育承诺书.doc

附件【附件6:诚信承诺书.docx

原文出处:

https://www.szpt.edu.cn/info/1096/10782.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获取各类引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