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安徽大学法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

时间: 2022-03-17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

安徽大学是安徽省属“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美丽的翡翠湖畔。安徽大学自1928年建校即设有法学院。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安徽大学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恢复重建法律系。经过40余年建设,今天的安徽大学法学院已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较为齐全。同时,她还具有温馨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积极进取的学术团队,并始终向学界英才敞开怀抱。现发布法学院2022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敬请关注。

具体应聘要求如下:

一、年龄要求

引进的优秀高层次人才,具有教授(正高)职称或达到教授水平者,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副教授(副高)职称或达到副教授水平者,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各学科的领军人才,不受此限。

二、学历与教学水平要求

一般应同时符合以下各项规定。优秀高层次人才,一人一议,不受此限。

1. 第一学历应为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原则上应有博士学位。

2. 应具有讲授2门以上专业课的能力;有海外学历的,应具备用外语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能力。

三、学术能力要求

1. 应聘教授岗位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或同等级研究项目的经历;应聘副教授岗位有主持2项以上省部级项目的经历。

2. 在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出版专著,达到安徽大学评聘相应职称的基本条件。

四、招聘学科或方向

重点引进人才的学科:知识产权;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民商法学;法律史。其他法学二级学科的优秀人才引进,不受上述学科限制。一人一议。

五、引进待遇

2022年安徽大学引进人才待遇、支持条件及学院配套一览表

层类

岗位设置及引才对象

岗位薪酬

安家费
条件建设与科研启动费 备注
条件建设费 科研启动费
(视情按以下标准划拨学院统筹使用)
 
1 第一层类(顶尖人才)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卓越的、系统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资深学者专家。
面议 面议 面议 面议 年薪制
2 第二层类(领军人才)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年薪90-120万元 350万元 由学校、学院、学科、平台、课题组视情提供 人文社科60万元
3 第三层类(拔尖人才)
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重要贡献,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拔尖人才。
年薪50-70万元 100-200万元 由学校、学院、学科、平台、课题组视情提供 人文社科30万元
4 第四层类(优秀人才)
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中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或具有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年薪30-45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30万,学院可配套,原则上不超过45万)
  80-160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80万,学院配套5万元起,一事一议)
由学校、学院、学科、平台、课题组视情提供 人文社科25万元 年薪制(学校承担+学院配套)
5 第五层类(青年俊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研究方向明确,已取得同行认可的突出业绩、具有独立科研工作潜质的海内外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博士后、博士,应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基本要求和标准。
年薪25-30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25万,学院可配套,原则上不超过30万)
50-100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50万,学院配套5万元起,一事一议)
由学校、学院、学科、平台、课题组视情提供 人文社科15万元
6 第六层类(优秀博士)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各学科教师队伍结构中紧缺的教学科研人才,具有一流学术基础和突出发展潜力的博士,应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基本要求和标准。
讲师待遇+人才津贴(5年)2000元/月
(+学院配套)
30-60万元
(其中学校承担30万,学院配套5万元起,一事一议)
由学校、学院、学科、平台、课题组视情提供 人文社科10万元 结构化年薪

六、联系方式

邮箱:237148419@qq.com(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

联系电话:

法学院人事办:郑宗言/王曦老师:0551-63861653;15155195523

安徽大学法学院

2022年3月9日

原文出处:

http://law.ahu.edu.cn/2022/0315/c4800a281361/page.htm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获取各类引才信息。